Intel设计一个CPU很厉害,但是生产CPU不厉害,我的成本是他的一半,我的品质比他的好两倍,我可以帮你去代工。
张忠谋说“我在德州仪器工作25年,曾任半导体集团总经理,已经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来到台湾,还要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我就觉得没有路啊,已经望尽了嘛,只好辟一条新路,也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了。”
英伟达黄仁勋说“张忠谋的职业生涯是一部杰作——一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他是世界上最棒的CEO之一。”
CNN说“张忠谋是台湾经济崛起的象征,也是台湾经济尚未破产的最重要原因。”
《芯片战争》作者克里斯·米勒说“他可能是芯片行业中仅存的一位参与了这个行业的创建的人。他不仅仍然留在这个行业,而且处于这个行业的中心和顶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凤凰卫视说“张忠谋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被誉为台湾的“半导体教父”,他的一个理念改变了全球半导体行业的运作模式,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
余秋雨在给他的传记序言中写道:“他很少应酬,喜欢独处,做的是人仰马翻的热闹事业,过的是云淡风轻的安静生活。”
华为任正非说“当年,我们没留学机会,不可能有你那么好的条件,像你一样创业,变成全球领袖,我们只可以是从小舢板开始的,没有技术就去搞代理,没有资本就大家凑,逐步走过来的。”
1931年7月10日:张忠谋出生浙江宁波,父亲是宁波市鄞县财政局局长,母亲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徐时栋的后人。
1937年:张忠谋随父母迁居广州。由于侵华日军轰,张忠谋随母亲迁往香港居住。由于抗日战争,张忠谋的6岁至11岁的童年时光就是在香港度过的。
1948年12月:张忠谋跟随家人坐船离开上海到香港。成人之前,张忠谋居住过6个城市,在10个学校念过书。《张忠谋自传(1931-1964)》中张忠谋回忆离开上海前:
1949年:父亲建议到美国学习理工。18岁的张忠谋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去了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专业,1000多位新生中唯一的中国人。张忠谋的英文名:Morris Chang。
1949年:“18岁的我穿着浴袍,刚从哈佛大学学生宿舍地下一楼的浴室要走回三楼房间,室友辛克莱顺手为我拍了这张照片”张忠谋回忆。
1954-1955年:张忠谋两次未能通过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资格考试。“很多年后,我考虑不去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该计划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张忠谋的自传写道。
张忠谋求职。4家公司给了offer。其中两家最满意,一是福特汽车,专业对口、待遇好479美元/月;另一家是希凡尼亚公司(Sylvania Electric Products),公司不知名、待遇480美元/月,
张忠谋希望去福特,但他不愿少拿那一美金。他觉得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价值和尊严的问题。于是去沟通:“
我恭敬地说,我很想来福特,但另一个企业的月薪比福特高,可不可以请你们考虑提高起薪?
张忠谋选择了薪资比福特公司高1美元的希凡尼亚公司(Sylvania Electric Products),机械硕士成为了半导体部门工程师。一年多后被提拔为研发部科长。
希凡尼亚公司决定裁撤张忠谋团队,27岁的张忠谋跳槽到德州仪器 (Texas Instruments),与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尔比同时进入TI公司,张忠谋成为了
TI工作3年后,张忠谋升任项目主管,管理20多个工程师。认为张忠谋很有前途的TI公司出钱,送张忠谋到斯坦福大学念博士,工资照发,学费全免。
在斯坦福读了两年半,33岁的张忠谋顺利拿到了斯坦福的博士学位。回到公司后,公司立刻升职张忠谋为一个事业部的负责人。
有了这个博士,我的自信心增加了。德仪工程师里头博士一堆,我可以指正他。有了博士,说话会比较有分量。如果我没有博士,而且是最新的半导体博士,他们也许不会听我的指正。
台湾当局邀请张忠谋赴台担任工研院院长,破例给出薪酬每月20万新台币,是德州仪器薪酬的十分之一。张忠谋非常犹豫,虽然他不缺钱,但这么低的薪水会影响到行业和市场对他个人价值的认定,并且德州仪器的股票期权也没有到期,于是谢绝台湾的邀请。
德州仪器在日本开设一家芯片工厂,张忠谋被派往该国,了解为什么该工厂的芯片开发速度比美国更快。他发现高素质工程师的流动率很低。
张忠谋在德州仪器工作25年,从小职员升到第三把交椅资深副总裁。张忠谋成为了
1984年:张忠谋加入了2万余名员工的芯片公司通用仪器(General Instrument),担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学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公司的策略是收购各种小公司,重新包装后再打包卖出去。这就是私募股权投资,这个公司最大的野心是把它自己都卖掉,它雇我就是想实现这个野心。”张忠谋后来回忆说。工作一年后离职。《华尔街日报》对张忠谋分别于1984年和1985年在通用仪器公司的短暂任期进行了报道。
1985年7月:中国台湾省行政院长俞国华、原行政院长孙运璿、政务委员李国鼎、工研院董事长徐贤修,一齐力邀张忠谋。张忠谋接受了。
1985年8月:54岁的张忠谋只身一人离开呆了36年的美国,来到中国台湾-他从来都没有去过的地方、一个半导体产业落后的地方,担任工研院院长。
1985年12月左右:被称为台湾科技发展教父的政务委员李国鼎要求张忠谋将台湾主导的芯片项目商业化。
张忠谋先后写了十几封信给英特尔、德州仪器、AMD、摩托罗拉、松下、新力、迪吉多等公司总裁,想让他们投资。大部分都有回信,但回信都是“无兴趣”。最后荷兰的飞利浦答应投资。
1987年2月21日: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TSMC))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区成立。台湾开发基金、飞利浦、台塑等7家台湾企业,分别出资1亿美元、0.4亿美元、0.6亿美元,包含技术股各占48.3%、27.5%、24.2%的股份。台积电最初的120名员工都是从“工研院”电子所出来的。56岁的工研院院长张忠谋担任台积电的总裁,开始创业。
原本是要取名“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因有人先注册,后来才改成台湾积成电路制造公司。
1987年台积电成立,当时成立的过程,政府只扮演投资者角色,有一个关键人物,那就是李国鼎,若不是他,政府当初不会投资台积电。
“我在德州仪器工作25年,曾任半导体集团总经理,已经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后来到台湾,还要我办一个半导体公司,我就觉得没有路啊,已经望尽了嘛,只好辟一条新路,也就是商业模式创新了。”
1987年:半导体行业处于萧条期,除了大股东飞利浦的订单,台积电基本上接不到外部公司的大单,全年产能不到7000片6英寸晶圆,1987年台积电营收为200-300万美元,亏损1亿新台币。
1988年:张忠谋联系了老熟人英特尔CEO格鲁夫。英特尔协助台积电进行了一年的质量认证,提出了200多个整改点。虽然台积电的芯片落后英特尔2.5代,格鲁夫还是把部分订单交给了台积电:价格很低、要赔本做。但英特尔的认证等于国际通行证,相当于免费的全球广告,其他订单纷至沓来。
1988年底:成立不到两年的台积电首次实现了单月盈利,当年收入10亿台币。
联系上了麻省理工的师弟欧文*雅格布斯,也就是高通的创始人,拿到了无线芯片的订单。
1989年12月:三星掌门人李健熙赴台考察,秘约张忠谋吃早餐,目的是挖走这个58岁的老将,张忠谋拒绝了。
1990年:张仲谋历时三年四处奔走,通过购买欧美日淘汰的二手设备,终于建成了第一条生产线年:
张忠谋聘请了新的研发主管蒋尚义。他告诉蒋尚义,台积电要对标行业领导者英特尔,“我们的目标是成为行业第一,不是之一。”1997年10月:
台积电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台湾企业。上市当天,张忠谋与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威廉·约翰斯顿 (William Johnston)合影。
张仲谋在台积电唯一手写的几条商业策略和指标要求。客户第一,定时进行独立的客户调查;公司每年会花费25万,请专门负责客户服务的第三方公司去对我们的客户做调研。
67岁的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应邀在台湾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开设“经营管理专题”课程。1999年:
张忠谋荣获全球无晶圆半导体产业协会“模范领导奖”,获奖感言:“我非常感动,因为这是客户给的。我们的理念一直就是为客户赴汤蹈火,为他们保守秘密,让大家一起成功。这个奖是对我理念的一个肯定。”2000年:
台积电产能紧张,决定产能分配的会议,多人建议给出高价的客户先出货。讨论期间保持沉默的张忠谋最后说:“大家别讨论这么多。要做到的第一点,便是‘遵守承诺’,假如以前有讲过给多少,就先做到给多少。满足了承诺,看谁跟我们关系最好;如果有多余,再看利润。”2001年:
离婚20年、70岁的张忠谋娶了当年工联院工业所的秘书、小自己13岁的张淑芬(Sophie Chang)。
74岁的张忠谋退休,辞去台积电首席执行官CEO,总经理蔡力行接任,自己担任董事长。张忠谋强调:“我会慢慢交棒,跟每天的正在发生的事情渐行渐远。”张忠谋减持了1011.5万股台积电股票,到手5亿多新台币。2006年:张忠谋首次出任APEC会议台湾地区代表。
张忠谋首次提出开放创新平台(OIP)概念,台积电计划融合芯片设计相关的所有业务,为客户提供全套芯片设计工程服务,以协助客户加快产品上市进度,提高首次投片即成功的概率,降低芯片开发成本。
罕见地出现在台积电年度业务大会,全程厉声批评,说“大家皮绷紧一点!这样下去,台积电会完蛋”2009年6月:
台积电召开董事会,78岁的张忠谋重新担任CEO,公开宣布回聘所有被裁员工,调任蔡力行到只有十几个员工的光伏部门。2013年:
张忠谋询问其最中意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是否愿意接任台积电CEO,黄仁勋十分钟内拒绝。2015年1月:
三星电子宣布16纳米正式量产,发布会的张忠谋面承认:没错,我们有点落后了,但我们会在明年追回来,在一个更大的市场取得更多份额。
张忠谋婉谢台湾地区副领导人陈建仁邀请担任“资政”。2017年9月:张忠谋
2018年 6月:86岁的张忠谋再次宣布退休,坚持“不续任董事、不接顾问、不担任荣誉董事
黄仁勋表示,假如没有台积电,目前价值1万亿美元的英伟达就不会存在。黄仁勋送给张忠谋的漫画上写着:“
退休后的两年,张忠谋带着太太周游世界,在多个城市参加世界性的桥牌大赛,也获得不错的成绩。最近一次访问,张忠谋强调台积电跟三星的战役还没结束,说:
张忠谋谈到中国宝岛台湾相对于美国的竞争力,举例:“如果(一台机器)凌晨一点坏了,在美国,第二天早上就能修好”。
2022年8月:美国佩洛西窜台,与台积电创始人兼前董事长张忠谋、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等人举行午餐会。张忠谋说,
“500亿美元-好吧,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美国认为它可以迅速花钱进入世界上最复杂的电子制造市场之一,那就太天真了。
2023年:《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柯恩(Ben Cohen),视频专访92岁的张忠谋,张忠谋说:
“我不可能更早做到这一点。我也不认为有人能更早做到这一点,因为我是第一个做到的。”“对于这类创新,我认为年纪较大的人,可能比年轻人更有能力。”
张忠谋以23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312位、中国台湾50大富豪排行榜第24位。
三星目前的问题是技术出了状况,而非行政管理,加之韩国当前的混乱局势,对公司经营更是雪上加霜。张忠谋自传以“
Intel董事会既没有策略也没有方法,还要找到符合的CEO人选,看起来哪边都很困难。Intel董事会没有策略也没有执行力,状况比更困难。如果董事会有策略只是还未公布,已在找可执行的人,问题就会比较简单。
自己享受了少年恋,错过了大部分中年的爱情,却能在晚年享受这样一段纯真的伴侣关系,实属莫大的福气。
“少年(18至30岁)的爱恋充满憧憬、理想与情欲;中年(30至60岁)则偏重于工作与事业的相互扶持;晚年(60岁以后)则相当纯真,是彼此照应与相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