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网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AI和自主技术在俄乌战争中的应用
2023-11-26 11:56:18 作者: 新闻中心

  在俄乌战争中,AI和自主技术的使用虽仅限于某些任务和用例,但其使用频率却相当高。据报道,俄乌两军在战争中都使用了具备自主能力的无人机和巡飞弹。部分商业公司已向乌军提供了具备人工智能能力的技术,以分析和汇总不同的机密数据、商业数据和开源数据,提高乌军的战场态势感知和目标识别能力。此外,这一些企业还向乌军提供了一些软件,以分析敌方的作战通信和作战信息。与此同时,俄军也部署了AI系统,以提高信息战能力,但效果十分有限。本文摘自美国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AI和自主技术在俄乌战争中的使用及其对战略稳定的影响》,将对AI和自主技术在俄乌战争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乌两军都广泛地部署了各类无人机以执行各种任务,其中包括情报、监视与侦察(ISR)任务和精确打击任务。两军都曾使用无人机执行单一的作战任务,也都将其融入更为先进的联合兵种作战行动之中。无人机所拍摄的视频也被用于信息作战,以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展现各种武器的精确打击效果和杀伤效果。包括武装无人机在内的各种无人机已经在世界各地的战场上活跃了数十年。然而,在最近几年,商业无人机技术突飞猛进,同时,土耳其和伊朗等国也开始制造武装无人机,并跻身全球高端无人机制造国的行列。这些发展也使无人机技术成为小型、落后的军队和武装组织唾手可得的利器。尽管目前大多数无人机都已经实现了远程操控,但对无人机操作的演变进行梳理仍能为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启示,以预测更先进的自主系统将对未来战争带来何种影响。

  乌军使用了一系列商用无人机和军用无人机以执行小队级别的ISR任务,并获取俄军的位置和机动信息,以进行目标瞄准和优化各级别单位的作战规划。据报道,乌军装备的无人机包括“狂怒”(Fury)无人机、“观察者”(Spectator)无人机、“莱莱卡”(Leleka)无人机、“惩罚者”(Punisher)无人机以及PD-1无人机。

  在俄乌战争的头几个月中,乌克兰使用的拜卡TB-2无人机十分引人瞩目,该无人机是一种中空长航程无人机,最大航程300公里,最长续航时间27小时,能够一次携带4枚激光制导弹药。TB-2无人机可远程操作,据称其可自主完成起飞、巡航和降落。

  然而,这一能力更像是自动驾驶或预编程自动化能力,而非自主能力或实时的无人控制机器决策。一开始,部分专家对于该无人机的潜力表示质疑,认为TB-2无人机体积较大,飞行高度较低,并且还是由无线电进行控制,这使其很容易成为多层防空系统和电子战系统的目标。事实却并非如此,据报道,TB-2无人机在摧毁俄军地空导弹、打击弹药库、瞄准补给线、武装护航以及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俄军黑海舰队旗舰)的作战任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乌军还在战争中使用了“弹簧刀”(switchblade)巡飞弹。该巡飞弹由美国提供,尺寸小,能够携带有高爆战斗部,这使其方便携带且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部署。升空后,该巡飞弹可以在战场上徘徊,寻找目标,一旦锁定目标,其就会朝目标俯冲,以极高的精度对车辆和小队士兵进行打击。相比其他武器,“弹簧刀”巡飞弹所造成的附带伤亡较小。据报道,乌军还装备有波兰生产的“战友”(warmate)巡飞弹。美制“弹簧刀”巡飞弹和波兰制“战友”巡飞弹都需要操作人员通过视频画面进行目标确定,但据“弹簧刀”巡飞弹生产商介绍,该武器目前已经具备自主攻击能力。除了“弹簧刀”巡飞弹以外,美国还向乌军提供了“凤凰幽灵”(Phoenix Ghost)无人机,该无人机是一种新型巡飞弹,其具体参数目前还未对外公布。

  乌军能够使用无人机有效打击俄军的高价值目标,这也体现了俄军防空系统的巨大失误,这一问题在俄乌战争早期尤为显著,并对于美军发展反无人机概念、技术和战法产生了影响。此外,虽然无人机在战场上极其重要,但其高得离谱的损失率还是令人担忧。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一份报告指出,2022年2月至7月,90%的乌军无人机被击落,并且所有的无人机任务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成功完成的。近期数据显示,由于俄军电子战能力已得到了显著提升,乌军目前每月要损失10000架无人机。

  如上文所述,俄乌战争中使用的大多数无人机都具备远程操控能力。2022年7月,一家波兰媒体曾报道乌克兰的软件研发人员正与乌军合作研发一款机载人工智能软件,该软件能够识别经过伪装的敌军战车,并将在未来用于乌军的武装无人机。虽然是否进行打击的决定权仍然在人类操作员手中,但装备这一人工智能软件的无人机可能在通信不畅的情况下进行自主打击。2022年10月,一名乌军军官曾透露,他的团队已经进行了完全自主的无人机作战行动,行动中完全没有人类操作员的介入。然而,这名官员表示,该行动不涉及打击行动,并表示这一行动只是一个“个别现象”而并非常规作战操作。越来越多的乌克兰公司正在开发无人机机载人工智能软件,以使无人机在受到俄军电子战干扰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打击目标。

  与此同时,俄军也在战争中广泛使用了各种型号的无人机,包括“海鹰-10”(Orlan-10)无人机、“海鹰-30”(Orlan-30)无人机、“翼龙-3”(Eleron-3)无人机、Takhion无人机、“扎斯塔娃”(Zastava)无人机、Zala无人机、“前哨-R”(Forpost-R)无人机、“猎户座”(Orion)无人机以及“见证者-136”无人机。2022年10月以来,俄军使用导弹和无人机对越来越多的乌克兰民用设施进行打击,摧毁了乌克兰境内的电力设施、供暖设施以及水利设施。2023年5月,俄军使用60多架无人机对乌克兰首都基辅进行大规模袭击,其中大多数是伊朗提供的“见证者-136”无人机。

  此外,俄军还公布了其在战争中使用了多种巡飞弹,其中包括“立方体”(KUB-BLA)巡飞弹和“柳叶刀”(Lancet)巡飞弹。由于“立方体”巡飞弹能够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实时目标识别和目标分类,这引起了军事专业人士对于人工智能自主武器部署的担忧。然而,有部分报告认为,该无人机是否在实际作战过程中使用了人工智能自主能力,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验证。据俄罗斯媒体报道,2022年6月,俄军使用“柳叶刀-3”巡飞弹打击了扎波罗热的乌军阵地。与此同时,乌军称其在尼古拉耶夫地区击落了一架“柳叶刀”巡飞弹。2023年夏天,俄军广泛使用“柳叶刀”巡飞弹打击乌军的反攻部队。2021年,俄军特种部队曾在叙利亚使用过“柳叶刀”巡飞弹。据该巡飞弹的生产商发布的消息,该巡飞弹可以对指定区域的目标进行自主定位和打击。当然,目前还是无法确定“柳叶刀”巡飞弹是否真的在实战中使用了自主能力。

  高分辨率感知、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自然学习处理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使系统能够以极快的速度收集、整合并分析大量的复杂数据。人工智能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这也提高了部队的态势感知,帮助指挥官更好地做出决策。此外,进行信息处理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能够解放俄乌两军的信息分析人员,使其能够完成更具时效性的任务。在俄乌战争中,两军都面临人员不足的问题。

  2022年12月,《》报道称,乌军和乌克兰境外的北约军事顾问正在使用一款名为“元星座”(MetaConstellation)的软件,该软件由Palantir公司开发,能够汇总来自商业卫星的数据,以创建一个数字化战场模型,帮助指挥官看清战场迷雾下的真实情况。该系统在乌克兰境外,规模较大,并且更为成熟,能够通过人工智能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敌军位置,评估哪种武器能够更有效地打击敌军。每次打击之后,该系统还会对战损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回传到数字网络中,以提升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北约军事顾问可以将这些情报提供给战场上的乌克兰指挥官,以指导其军事任务。2023年2月,Palantir公司总裁表示,乌军的大部分目标瞄准工作都是由该公司负责的。虽然这一声明的真实性难以确定,但其确实表明,在分析和融合不同来源数据的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将直接提高打击的速度、效果以及准确性。

  战争过程中,乌军十分灵活,能够将现成的商业技术用于军事领域。据报道,一家名为“Primer”的美国公司为乌军提供了机器学习解决方案以解析和应用情报信息。虽然该公司不愿透露具体细节,但其代表解释称,该公司的人工智能算法被用于截获、转录、翻译和分析从俄军未加密通信频道中获取的军事通信信息。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于军事通信分析的例子不仅证明了人工智能的多用途属性,也证明商业应用程序可轻松应用于军事领域。在这个例子中,现成的代码和应用程序界面被用于转录和翻译军事通信语音,清除背景杂音,并使机器学习模型能够更好地识别军事用语,包括军事车辆和装备的通俗名称。

  此外,至少有三个乌克兰政府部门使用了Clearview AI公司提供的面部识别技术,它们将其用于识别战死的俄军士兵身份和战争罪犯身份,或识别跨境旅行者身份,以防止间谍或破坏人员渗透。俄乌战争早期,乌克兰政府企图通过识别战死的俄军士兵身份并通知其家人的方式,影响俄罗斯民众对于此次战争的看法。然而,Clearview AI公司的面部识别技术对于识别战死的俄军士兵身份是否有效,目前尚未可知。面部识别技术普遍会有一定的准确性问题,并且作战过程可能会对面部造成影响,很难确定该技术能否准确识别死者的身份。

  在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对乌克兰目标进行网络攻击,试图削弱、破坏和摧毁乌克兰的军事、政府和经济部门,攻击乌克兰关键的民用基础设施、供应链和物流中心,并限制乌克兰公众获取信息。微软在2022年6月的一份报告中称,该公司检测到“俄罗斯对乌克兰以外42个国家的128个组织进行了网络入侵”,其中包括美国、波兰、丹麦、挪威、芬兰、瑞典以及土耳其。目前尚不清楚俄罗斯的网络机构和附属的非国家单位是否在网络攻击中大规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微软的说法,技术进步使得情报人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更有效地检测这些网络攻击,从而帮助乌克兰抵御俄罗斯的破坏性网络攻击。

  据报道,俄罗斯也已经在信息作战中使用了人工智能。根据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的报告,在俄乌战争初期,脸书(Facebook)因一个小组违反了其关于“协同不真实行为”(coordinated inauthentic behavior)的有关规定而将其封禁。该小组运营了多个独立新闻网站,发布了关于“西方背叛了乌克兰”以及“乌克兰是一个失败的国家”之类的虚假宣传和信息,以帮助俄罗斯进行“虚假信息宣传”。2022年2月,一条由人工智能生成的视频出现在了一家遭遇黑客攻击的乌克兰媒体网站上,视频中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将向俄罗斯投降。这条视频很快被证实是虚假的。

  目前,相关研究人员已开始评估AI和自主技术对俄乌战争的发展或战略稳定的影响。几乎所有关于人工智能能力和技术部署的公开信息都是不完整的。媒体报道或官员声明所提供的信息缺少足够的技术细节,以解读特定系统的具体能力或功能。对于特定技术的使用方式,相关描述也相当笼统。由于担心作战安全、来源安全和泄露机密数据,关于这些技术的报道大多缺少具体的地理位置、时间、条件、有效性和影响等重要细节。关于各种人工智能和自主系统的能力和用途,官员或公司代表所发布的声明很少得到独立验证,并且由于各种政治、商业、安全或其他原因,声明还可能蓄意夸大、缩小或忽视关键信息。此外,在现阶段,几乎不可能在无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独立评估人工智能和自主技术对俄乌战争的发展或战略稳定的影响,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乌克兰接受的其他武器和军事系统或其他形式的外国技术和情报援助。考虑到这些局限性,本文将探究在俄乌战争中运用人工智能和自主技术是否会促使其从常规战争发展成为核战争,并使战争范围进一步扩大。

  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声称要使用核武器。美国官员担心,在某些情况下,俄罗斯可能会使用非战略核武器,这些情况包括普京权力的丧失、俄罗斯对于北约即将直接参战的误判、以及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的崩溃。核战争的威胁是俄乌战争中特别危险的因素。然而,人工智能和自主技术的使用似乎对这一发展没有太大影响。

  俄乌战争升级为核战争的可能性继续影响着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北约和美国不愿向乌克兰提供可以直接打击俄罗斯境内目标的远程导弹。然而,这种限制并不包括提供人工智能情报和作战管理软件,这些资源能够帮助乌军瞄准并打击俄军及其装备。目前,如果乌军能够在战场上击败俄军,并使俄罗斯常规军事力量崩溃,毫无疑问,西方军事援助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很难直接宣称,是因为西方援助,尤其是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援助,让乌军击败了俄军。因此,人工智能在俄乌战争中的使用还不足以促使俄乌战争发展成为一场核战争。

  报告称,关于人工智能和自主技术对战争动态的潜在影响,军事领域的学者已经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中间还包括对在人工智能辅助下的网络作战和虚假信息活动的效果分析。目前,由于公开的数据无法反映俄罗斯网络部门和下属的非国家组织是否将人工智能用于作战行动之中,以及其应用程度如何,因此研究人员无法根据现有的数据对其猜想进行验证。据悉,微软公司根据现有证据推断,人工智能在支持网络防御和有效探测俄罗斯网络攻击方面发挥了慢慢的变多的作用。人工智能的网络防御优势将如何影响网络战,以及是否会促使网络战升级为军事冲突,并推动其进一扩大为多国战争,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虽然从俄乌战争爆发至今,俄军的网络战目标主要集中在乌克兰境内,但俄军也对其他国家的政府网络和组织发动了网络攻击,这中间还包括多个北约国家。因此,网络攻击(不依赖人工智能和自主能力)可能会使战争升级,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例如,部分观察人士认为,面对西方的不断制裁和战场上的失利,俄罗斯可能会用更强的网络攻击予以回应,这可能会进一步招致西方国家的直接军事报复。此外,非国家机构下属的黑客或与政府有关的网络代理人能够在无政府授权的情况下,攻击或无意中破坏高度敏感的系统,这些系统包括与关键基础设施相关的系统、常规军事系统以及核武器的指控系统。

  部分观察人士坚信,俄罗斯似乎更担心网络攻击所造成的无意的战争升级或者战争范围的扩大。由于俄军在俄乌战争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与北约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因此“俄罗斯政府可能根本不相信其网络部门能够精准地将网络战效果控制在威慑和战争升级之间。”

  此外,对于由AI武器和系统的失误、误用以及故障而引发的战争升级,学术界一直争论不断,俄乌战争也为此提供了一些参考。例如,2022年11月6日,波兰境内发生了一起爆炸,造成2人死亡,这一事件突显了关于战争升级和范围扩大的担忧。在此次事件之后,北约秘书长发表声明称,此次爆炸是由于乌克兰防空系统为应对俄军打击所致,并非俄军对北约领土的打击。目前,乌军防空导弹误击波兰平民事件的具体细节尚未对外公布。自主能力已经集成到大多数的防空系统的关键功能之中,使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对来袭目标做出一定的反应并进行拦截。过去,具备自主能力的防空系统曾击落过民航飞机或者友军飞机。例如,2014年7月,俄制“山毛榉”防空导弹系统将马航的MH17号航班击落。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曾将一架友军飞机击落。当这种系统发生故障时,技术人需要考虑人类对自主系统来进行的重要控制、意外发射的责任归属问题、以及由于事故或故障而导致意外升级的风险。在这起最新事件中,乌克兰和波兰之间的友好关系有助于避免事态升级。然而,在未来的情况下,外交手段可能没办法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发挥非消极作用,尤其是在相互敌对的国家之间,或者在没有危机沟通渠道的国家之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