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官网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四川搞了个“院士基金”这次看上了“90后”教授
2023-11-26 01:37:33 作者: 新闻中心

  2023 年 11 月,成都阿加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加犀”)完成了由申能诚毅领投的近亿元人民币的 Pre-A+轮融资。

  据了解,阿加犀智能科技是一家聚焦 AIoT(智能物联网)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致力于AI核心技术持续创新,独创融合架构操作系统满足各类应用场景需求,提供开箱即用 AI 工具链让芯片算力发挥更简单,实现 AIoT 项目快速迁移和落地。是行业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和产品服务商,为全球客户提供较为可靠的高性能、高效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但相较于被投企业阿加犀,和领投机构申能诚毅,阿加犀该轮融资的另一位跟投机构“川发展院士基金”,反而更能提起旁人的兴致。

  顾名思义,从“川发展院士基金”这一名称中,必然能联想到该基金与“院士”关系匪浅。

  从公开信息可了解到,该基金全名为“四川院士科学技术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由四川发展发起设立,是精准服务于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主题基金,旨在更好地促进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在川转化落地。简而言之,这是一只专门服务院士及其他高层次专家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国有企业主导的股权投资基金。

  “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也成为了科研、产业、资本等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各地纷纷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如参投阿加犀的川发展院士基金,这些基金的设立有助于引导社会力量投向具有市场化前景的“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成果,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广泛应用。

  阿加犀在业内小有名气,其开发的 AidLux 平台被科技界评价为,“AIoT 开发界冲出一匹‘黑马’”。阿加犀得以脱颖而出的重点是其跨生态的特性,能够兼容 Android、鸿蒙和 Linux,打破了以往只能在 x86 和 ARM 架构中选择其一的限制,实现了 1+12 的效果,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更便捷、超高的性价比且低成本的开发与部署方案。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背后员工的付出和贡献。阿加犀由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孙晓刚担任 CEO,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实担任首席科学家,团队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的优秀人才。

  其中以顾实为首的公司科研团队,在阿加犀的技术突破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回顾顾实的人生经历,也丝毫不输“爽文男主”。

  顾实于 1990 年生于江苏连云港,自小成绩优异,在 2007 年以江苏省连云港市排名前十的好成绩考入清华大学。2011 年,在清华毕业后,他申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全奖直博,并于 2016 年顺利毕业,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

  2017 年,顾实接受电子科技大学的邀请,成为该校的教授。同年,年仅26岁的顾实以“90 后教授”的身份,入选 2017 年福布斯中国“30 位 30 岁以下精英”榜单。

  顾实与阿加犀的故事,始于 2018 年。这一年,顾实带领团队创建了“AidLearning”极客项目,旨在打破底层框架“二选一”的困境。彼时,顾实和团队的目的,只是想为AI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知识提供方便,在当时并没有想过将这一个项目商业化。

  直到 2020 年,在不增加硬件成本投入的情况下,这个从教学出发的 AI 开发项目“AidLearning”,因能解决产品受制于 Android 单一生态、缺乏强大 AI 支持能力的问题,并扩展 Linux 系统服务功能,引起了北京裕兴软件有限公司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是,此公司是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裕兴科技”旗下的全资子公司。

  而正是因为北京裕兴对“AidLearning”项目商业化有着强烈需求,因此顾实带领的极客团队才成立了公司,签了第一个订单,才有了现在的阿加犀。

  随着 AidLux 商业化进程发展,也吸引了更多行业“大咖”加入阿加犀。如拥有十余年工业检测行业经验的孙晓刚博士的加入,让 AidLux 的发展进程再提速。

  孙晓刚博士曾供职于中科院成都分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在智慧工厂建设方面,其带领研发团队深入探索 ARM 架构的工业检验测试方案,已经在市场上成功落地了使用 ARM 架构芯片的工业检测设备检验测试 ARM 芯片模组的业务场景,并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

  阿加犀也开始走入业内投资者的视野。天眼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阿加犀至今共有 3 次融资历程,时间分别为 2021 年 6 月、2022 年 12 月和 2023 年 11 月。背后的投资者包括闻名投资、高通创投、深圳高新投、申能诚毅和川发展院士基金。

  投资人列表除了引人关注的川发展院士基金,高通创投和申能诚毅同样需要我们来关注。原因也很简单,高通创投是 AI 行业上游头部芯片厂商高通公司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而申能诚毅则是行业下游应用端头部企业申能集团全资设立的专业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公司。

  聚集行业上下游头部的芳心,又得到川发展院士基金的青睐,阿加犀将持续创新引领行业变革,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若要研究川发展院士基金的投资情况,需要先从该基金的背景谈起。2020 年 9 月,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科教兴川”“创新驱动”战略部署下,川发展院士基金设立,以探索利用多层次资本手段支持创新人才发展,推动创新驱动引领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并于 2021 年 3 月正式揭牌成立。

  该基金初期总规模为 10 亿元,至 2022 年 5 月,基金进一步获得注资。彼时,四川省科技厅与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委托管理协议,通过省级科技专项资金向川发展院士基金注资 2 亿元。自成立以来,院士基金所投项目主要涵盖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及生物医药等领域。

  企名片 Pro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川发展院士基金对外披露的投资事件有 19 次,全为川渝企业,并多集中于 A 轮之前的早中期投资。与此同时,该基金在 2022 年和 2023 年投资次数最多,分别为 6 次与 8 次。

  更有意思的是,如其在 2022 年所发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融资需求征集”所表明的“投资范围”,清晰记载该基金重点支持的项目背景,“对于两院院士本人领衔的项目,基金将在投资额度、投资期限、投后赋能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在过往的投资中,川发展院士基金也取得了一些代表性成功。正如此次流出的阿加犀项目,被称为“AIoT 开发界冲出‘黑马’”,并如同川发展院士基金负责人所言,“CEO 孙晓刚博士及其优秀的技术团队,成立公司不到三年就已经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取得了丰硕和突出的成就。我们很愿意支持这样的年轻高科技企业成长发展,深耕 AI 底层核心技术,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取得创新突破。”

  除了阿加犀的孙晓刚博士和顾实教授外,川发展院士基金还支持了包括钱清泉、魏于全、李伯虎、陈新滋、苏东林等一批两院院士和高层次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牵头转化的科技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和创新成效。

  其中西南交大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维荣教授和钱清泉院士率队成立的荣创新能,专注于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在轨道交通、公路交通等交通领域和固定式发电领域的研发、制造、推广与应用,便是川发展院士基金在 2021 年 6 月投资的一个融资项目。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因在铁路牵引供电,尤其是在氢能轨道交通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陈维荣教授还在 2022 年 10 月正式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川发展院士基金在 2022 年还投了一家 AI 智能安防公司考拉悠然,其中值得让人关注的是,考拉悠然由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申恒涛教授创立,团队在申恒涛教授带领下研发了业界第一款多模态人工智能操作系统“OSMAGIC 码极客”。

  诸如此类的投资案例还有很多,正如同川发展院士基金征集项目时所注明,“有融资需求且承诺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转化”,这些投资案例充分展示了四川院士基金对高层次人才和前沿科技成果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投资这些具有创新性和领先性的项目,也为四川省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相较于有着相对市场化营商环境和更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广东、江苏、上海等沿海省市,位于西部的四川,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宜居”而非“宜商”著称。与此同时,四川又因在互联网时代中没赶上时代风口而沉寂多日,但近年来,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自 2021 年起,中国各地政府开始大量涌现引导基金,许多地方纷纷成立母基金,其出手规模动辄百亿,使得城市“投行化”成为一种风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我国母基金的实际在管规模达到 48835 亿元,其中市场化母基金规模尚不足万亿,而政府引导基金的规模则高达 38961 亿元,占比近八成。

  在一众省市级母基金的井喷之中,四川也在基金招商、抢抓新一轮产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上按下加速按钮,其中以成都的动作最为亮眼。一方面,成都是全国 7 个 GDP 突破两万亿的塔尖城市之一,另一方面,成都也是发展母基金入局较早的地方。

  成都则落子于成都高新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不仅嗅觉敏锐、行动迅速,其出手也显得格外“大手笔”。早在 2021 年 11 月,成都高新区便宣布计划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并撬动社会资本,五年内推出的产业基金规模将高达 3000 亿元。这笔资金将专门用于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为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体系。

  之后,成都高新区实质性的推进动作一个接一个。一手消息是,在今年 10 月,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集中与包括中科创星、峰瑞资本、真格基金、明势资本、云启资本、清流资本、青松资本、北极光创投、博源资本、陆石投资在内的 10 家 GP 进行签约,规模超 60 亿元。

  据了解,该批子基金将聚焦集成电路、创新药、元宇宙、车载智能、工业软件、消费电子等细致划分领域,以高精尖企业应投尽投为目标,打造自主可控的“创新药”“智能车”“未来网”等。成都此举,是在用资本招商的方式,引进一批产业链集群。

  除此之外,成都高新区还在全国首创“研发技术+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五位一体的“中试+”生态理念。提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商业化逻辑+市场化运作”建设模式,明确“瓦特”式人才、市场化投资、商业化模式招引三要素。

  最新信息数据显示,目前成都高新区在谈中试平台项目 30 个,过会待开工项目 3 个,在建中试平台 9 个,累计投运中试平台 24 个。其中标志性中试平台实现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提质升级作用突出。

  2023 年,成都高新区正式实施中试跨越行动计划,目标是新建 20 个产业突破型和产业培育型中试平台、服务 1000 个中试项目、实现 200 个创新产品上市、孵化 100 家创新型科技企业。

  一系列计划的实施,将逐步推动成都高新区乃至整个四川省,在科学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领头羊。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